金秋时节,开州区大进镇的山银花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山银花。"今年收成好得很!"种植户老李笑得合不拢嘴,"鲁渝协作专家教的新方法,让我们的山银花品质好、卖价高。"
这喜人的变化,源于鲁渝科技协作项目——灰毡毛忍冬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该项目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联合山东专家团队共同实施,通过"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态防控技术,帮助农户告别了"打农药保收成"的老路子。
科技小妙招解决老难题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病虫害,打药多了怕残留,打少了又没效果。"大进镇红旗村种植大户张大姐说。如今,基地里随处可见黄色粘虫板、性诱捕器等"黑科技","这些'小玩意儿'可管用了,今年少打了一半农药,花却长得更好了。"
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团队研发的绿色防控体系包含4项核心技术,通过建立预警系统,能提前7天预测病虫害发生风险。目前,该技术已在全镇推广1000余亩,帮助农户亩均增收超2000元。
专家地头授课带出"土专家"
"注意看,这种斑点是炭疽病的早期症状......"在田间培训现场,山东中医药大学王教授正带着农户识别病害。这样的培训,今年已在大进镇现场开展多次。
除了现场指导,项目组还制作了短视频教程。"我天天刷他们的教学视频,都成'土专家'了!"村民刘大哥笑着说。截至目前,全镇已有100余名农户掌握了绿色种植技术,其中20余人还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一朵银花催生多条财路
山银花不仅让农户腰包鼓了起来,更带动了乡村旅游热。每逢花期,连绵的银色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去年光卖花,今年还能赚旅游钱。"农家乐老板陈芬算了一笔账:花期一个月,她家就增收3万多元。
更让人欣喜的是,山银花产业链正在延伸。当地已开发出银花茶、银花露等产品,并与山东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我们要让山银花从'论斤卖'变成'论克卖'。"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灰毡毛忍冬绿色防控技术项目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该项目还将继续扩大实施范围,未来三年计划带动周边5个乡镇发展山银花产业,让更多农户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